公园里有盖子的白色亭子是干嘛的
园林景观中的亭子是营造园林文化的主要载体,所谓亭台楼阁、曲径通幽。亭子的本意是它的自然功用,是休息之地也是赏景之点,因此,亭子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休息之处和远眺赏景的制高点。
它既可分布在山巅、路旁,也可安置在水中、桥头,即水亭、路亭、桥亭、廊亭、山顶亭、半山亭展现在游人面前。
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需要,其造型也可多种多样,圆形、方形或多边形,屋顶单檐、重檐皆可。根据需要亭子可作为摄影亭、售卖亭、售票亭。

桥上的石狮子叫什么
石狮子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,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,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。
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。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,在中国的宫殿、寺庙、佛塔、桥梁、府邸、园林、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。但更多的时候,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。
桥头的两边的建筑叫什么
桥头的两边常常有各种建筑,具体名称取决于地理位置、历史文化等因素。一些常见的包括:
1. 亭子:一种小型的中式建筑,常设于公园、庭院或桥梁两端,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功能。
2. 牌坊:一种用于纪念某人或某事的大型石头结构,通常位于城市入口或重要地点。
3. 观景台:位于桥头或附近的小平台,供人们观看风景。
4. 纪念碑:用于纪念特定事件或人物的雕塑或石碑。
5. 商业建筑:如餐厅、咖啡馆、商店等,有时会选择在交通便利的桥头附近开设。
6. 公园或绿地:有时桥头会设有公园或其他绿地,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。
7. 交通控制设施:例如信号灯、交通标志等。
8. 停车场:特别是对于交通繁忙的桥梁,可能会设有停车区。
十七孔桥是园中园吗
17孔桥是北京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。它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(1750), 东接东堤,西接南湖岛。长约150米。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。17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,因有17个桥孔券而得名。17孔桥状若长虹卧波。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、苏州宝带桥的特点。桥头和桥栏望柱上雕有大小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。桥栏两端各有两只石雕异兽,威猛雄健,当属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精品。
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一个景观。
主要是园林景观的需要,一是画面的需要,二是实际交通,具有实用意义。
三、简介:
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。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,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。清乾隆时(1736一1795)建,是园内最大的石桥。 桥由17个桥洞组成,长150米,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,状若长虹卧波。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、苏州宝带桥的特点。桥上石雕极其精美,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,大小共544个。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,十分生动。桥额北面书“灵兽偃月”,南面书“修炼凌波”,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、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。